
“多杆合一”,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做除法
2024-01-11
智慧路灯的概念是从其功能角度出发,还有很多城市将智慧路灯项目称为“多杆合一”,这主要是从城市美化、资源整合、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发。当前不少城市存在着由路灯杆、电力杆(塔)、监控杆、交通指示牌、广告牌基础设施管理分散、功能单一引发的杆塔林立的问题,“多杆合一”成为解决这个问题最 好的方式。
以山东青岛为例,当地有公安、交通、监测、检测等各类系统视频监控点8万余个,路灯杆等照明设施10万余处,移动通信基站1.3万座,电力铁塔的数量则更为惊人。 为解决这一问题,管理部门提出“多杆合一”的模式,将通信基站、路灯、环境监测、公安视频监控、LED广告、充电桩、WiFi等多项功能整合在一个杆体上,有效促进了资源的高 效集约利用。
那么“多杆合一”到底能为城市节省多少额外的资源投入呢? 我们或许可以从部分城市的相关项目做个大致的了解。
比如海南万宁市35公里滨海信息化公路示范项目中,公路沿线共建成44个通信杆塔与路政监控杆“合一”的综合杆塔。据测算,如果各自建设,海南铁塔和交通部门要分别建设44个和35个杆塔,“两杆合一”后总杆数可缩减4-5成,可节省投资近385万元。这还只是整合视频监控杆和通信杆两类杆的成本节省金额,还未叠加路灯、指示牌、信号灯等杆数。
不仅如此,除了能够减半实体资源投入之余,因为所有的设备均采用联网信息化部署,其所拥有的信息化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,这些智能化设备可以为智慧城市的建设输送信息资源,这是传统人工现场巡查不可比拟的优势。
比如在设备运维方面,以成都市智慧路灯项目为例,智慧路灯系统不仅提高运维效率,同时可降低维护成本,减少费用支出,采用智慧路灯系统后,运维成本一年减少56%。
“多杆合一”项目仍存建设难点
将4G/5G微基站、WiFi设备、传感器、视频监控、RFID、公共广播、智能照明、信息发布、充电桩等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整合,使得智慧路灯如同城市的神经末梢一般能够充分对信息进行采集、发布、传输,形成一张智慧感知的网络,通过深度整合多类型资源,实现资源的“共享、 集约、 统筹”,大幅度降低城市建设成本提升城市运维效率,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多重效益。
但在实施过程中,由于点位密集,杆体数量庞大,且需要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完成建设,因此,推进“多杆合一”建设的过程可想而知并不容易。
这其中涉及到多项城市公共设施的整合,每一套设备都有单独的线缆、网络需要铺设和设置,这需要联合多个部门进行资源共建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可以参照深圳市城管局 “多杆合一”项目采取的措施,首先对同类杆进行整合,然后再整合不同类杆。在 " 多杆合一 " 改造中,对路灯杆内线路的智能化或集成化改造将同时进行,以避免路面重复开挖。
并且整个改造过程的成本投入巨大,据深圳市城管局消息,全 市约24 万个路灯杆的“多杆合一”改造初步测算的费用为500亿元左右。巨大的投入,深圳市也更加强调这项工程要一步一步进行。
万事开头难,但这个过程也是推进智慧路灯建设的必然经历,只有当基础设施各系统之间都理顺了,才能进入到信息化联网监管阶段。
来源:互联网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